当前时间是:
太极文化
联系方式

邯郸市太极拳运动促进会

地址:邯郸市丛台区

电话:18631091909

Q  Q:458824828

Email:458824828@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太极文化
太极文化

新中国太极拳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4-10-19 点击率:

一、主席提倡打太极拳

1952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为中华全国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并号召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历史悠久的太极拳以及内涵广博的中华武术像其他一切一样面临着不可知的发展前景。

 

在这种情况下,主席为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太极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毛主席的话表明了党中央和新中国政府对太极拳以及武术的态度,把发展武术运动提到了新中国体育工作的日程上来。

 

新中国创立初期,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倡导鼓励下,太极拳在工人、农民和学生中很快得到了开展,迎来了它的春天。

 

二、大型活动首次亮相

1953年11月8~12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举行。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成为这一大会的主要内容。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性的武术表演,参加当时大会的有6大行政区、火车头体育协会等7个单位,汇集了汉、满、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苗、傣、朝鲜10个民族的体育选手,有145名运动员做了332个项目的表演。

 

太极这一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华瑰宝在新中国第一次大型活动中首次亮相,并充分展现了传统太极的丰富多彩。在这次大会期间,政务院副总理兼体委主任贺龙在接见记者时对武术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民间流传的武术套路很多,如一座宝山。我们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是要探明情况发掘出来。第二是花力气淘洗、整理。要剔除违反科学的东西,打开人们的眼界,还复它固有的健康形体,使它符合科学原理,让人们更易于掌握,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第三是要提高拳艺。这不外两个方法,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开拓新境界,一是博采众长。

 

贺龙所提出的发掘、整理、发扬光大武术的主张,对太极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太极拳从此走上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次表演为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和发展武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太极拳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这次大会的推动下,各地的武术组织特别是太极拳组织与活动飞速地发展起来。

 

三、24式隆重推出

1956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武术科组织多位太极拳专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以杨式太极拳为动作素材,从原套中汲取典型动作,择取24个不同的姿势,删繁就简,编串而成易学、易练、易记的24式简化太极拳。该套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在集中主要结构和技术内容的同时,改变了过去过多的重复动作,便于掌握。

 

24式的推出,使古老的太极拳赶上了时代的步伐。太极拳真正意义上进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从此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它的健身功能。简化24式太极拳的出台拓展了太极拳发展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太极拳的广泛普及,描绘出太极拳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是太极拳运动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革新。24式自公布之日起,到目前为止,保守估计,已有100多个国家的十几亿人练过。

 

四、小平题"太极拳好"

197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友人时欣然挥毫,写下"太极拳好"。

 

邓小平的题词给太极拳带来了新的生机,标志着我国的传统武术在历经十年浩劫的停滞不前之后,经过风雨的洗礼,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五、大步流星进高校

1982年12月1日,北京大学成立武术学会,其中专门设立了太极拳分会,这是我国高等学校的第一个太极拳组织。此后,全国100多所高校陆续成立了太极拳组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学生太极拳爱好者。

 

太极拳昂道进入最高学府,以它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风韵征服了众多有知识的年轻学子。

 

六、《中华武术》作阵地

1982年11月,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武术》杂志在北京创刊。

 

《中华武术》杂志旨在传播国际国内的武术动态,介绍武林杰出人物,不仅为推动武术的发展,更为太极拳的普及做出了贡献。杂志发挥自己图文并茂的优势,理论兼顾技术,浅显易懂地把太极理论技术精髓以及文化内涵传达给人民大众,是太极拳的宣传阵地。

 

同一时期,一系列武术杂志相继问世,为太极拳在国内外的普及与推广做出了贡献。

 

七、太极进入强对抗

1982年11月,全国首届武术对抗项目--散打、太极拳推手表演赛在北京举行。伴随着太极拳的发展而产生的太极拳推手,终于作为一项体育竞赛面对众人。

 

将太极拳推手纳入竞技的尝试由来已久。1962年,当时的国家体委武术处提出在上海试验太极拳推手比赛,并制定规则。1979年,散手对抗赛、短兵、太极拳推手等对抗性项目开始在锦标赛试点。本着"积极稳妥"的发展原则,国家体委首先委托了北京体院、武汉体院以及上海、浙江、黑龙江等省市体委对武术对抗性项目进行研究、整理、试验。从1979年开始,连续3年分别在南宁、太原、沈阳三城市进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太极拳推手的表演,为正式比赛提供了充分大量的宝贵经验。

 

1982年,国家体委先后两次邀请全国各地有实战经验的武术工作者聚集北京讨论制定太极拳推手的暂行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的初稿。经过多年充分准备,1982年11月,全国首届武术对抗项目--散打、太极拳推手表演赛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太极拳推手终于在多年的筹备后进入对抗,进入竞赛,还原了太极的技击属性。

 

八、首次集体打太极

1983年9月,在上海举行了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有29支代表队的189名运动员参加了武术表演。值得一提的是,有5000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太极拳爱好者聚集上海人民广场,共同表演太极拳。

 

在现代文明充斥的大都市上海,多达5000人集体演练太极拳,这本身就说明太极拳这一古老的运动项目已经深深地扎根于现代社会,贴近现代都市人的日常生活,深入人心。

 

同时,这次表演开集体演练太极之先河,开拓了太极拳演练的新视野、新思路,开辟了太极拳表演的新模式、新形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九、三年苦心在挖整

1979年,国家体委发文,倡议进行武术挖掘整理工作。1983年到1986年在国家体委武术挖整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在各级体委武术挖整组的积极配合下,武术挖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先后动员了全国8000余名专职武术工作者和业余武术爱好者,开展了我国武术发展史上空前的"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遗产"工作。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中华武术的一贯方针。

 

从1983年开始的自上而下进行大规模的挖掘整理工作,历时3年,对全国的武术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并对传统技艺进行挖掘整理,以避免失传。广大武术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热心的人民群众与老拳师们也纷纷献技献物,把家传珍宝无私地奉献出来。

 

1986年,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通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查明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各省市编写的各拳种理论、技术传播发展的典籍651万多字;录制70岁以上老拳师艺395小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482本,古兵器392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关太极拳的珍贵史料,获得一批极有价值的太极拳技、拳理的祖传孤本、善本、抄本,成为继承、发展太极拳的宝贵资料。

 

十、首次国际太极赛

1984年4月22~25日,由湖北省体委主办的"国际太极拳(剑)邀请赛"在武汉举行,来自日本、加拿大、危地马拉、新加坡、美国以及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选手与中国近百名选手参加了表演比赛、切磋技艺。

 

虽然这次比赛由湖北省体委主办,但是中国武术协会相关人士均到场,这是官方而后一系列行动的启动,是次年搞国际武术邀请赛的前奏。

 

整个比赛竞争激烈、气氛热烈,成为太极走向世界的一声春雷。

 

十一、太极走向单项赛

1984年9月,全国太极拳、剑邀请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0个省市近40名优秀太极拳选手参加了陈、杨、武、吴、孙五式以及48式、88式7个项目的比赛。这次比赛为太极拳、剑脱离其他武术项目,走向单列比赛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太极推手原来放在对抗性项目竞赛中,与武术散手同时比赛,从这次比赛开始,与太极拳密不可分的太极推手终于归于太极拳系列中。

 

这次太极拳、剑邀请赛是建国以来武术运动的第一次专项比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极大地推动了太极运动在全国的普及和发展,把尽快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十二、表彰千名辅导员

1984年,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的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为了推动群众性武术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体委在全国开展了"千名武术辅导员"评选活动。评选出的优秀辅导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太极拳教学的。这次表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群众习武的热潮,太极拳更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各种形式的武术馆、校、站等相继成立,成为开展太极拳在内的武术活动的基地。

 

十三、正式成为单项赛

1986年,国家体委将太极拳、剑、推手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比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们终于有了可以展现自己拳技的一片天地,太极拳这项内涵与外延同样广博的运动终于有了自己的单项比赛,这无疑更加有利于太极拳的健康发展。

 

十四、中日太极拳大交流

1988年4月,日本太极拳联盟组织日本百名太极拳爱好者到北京参加了中日太极拳比赛交流大会。紧张热烈的比赛之余,中日太极拳爱好者云集天坛,在宏伟的祈年殿前集体演练太极拳。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中国的太极文化更是受到日本人民的青睐。早在1984年第一届全日本中国武术表演大会上,中国武术运动员便以技惊四座的表演令日本观众大饱眼福。1987年3月31日~4月7日,首届中日太极拳比赛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中日之间的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太极拳的交流活动频繁上演。日本,成为除中国以外开展太极拳运动最广泛的国家。全日本太极拳联盟,成为国外规模最大的太极拳组织,为太极拳在日本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是太极的魅力,使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习惯和历史传统的人能够携手在一起。太极拳,把中日两国人民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十五、传统太极进竞技

1988年,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国内武术交流比赛活动的需要,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依据传统性、科学性、竞赛性的原则,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编制成"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突破了民间传统太极与竞技之间的隔阂,真正把传统武术纳入竞技体系。1997年,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也随之问世。

 

十六、首届亚洲锦标赛

1987年9月26~27日,首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在日本横滨举行。中国、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尼泊尔、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香港、澳门11个国家和地区的8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太极拳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在亚锦赛上展开激烈的角逐。

 

太极拳,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终于正式亮相亚洲,令全亚洲为之动容,从此,亚洲的太极爱好者人数持续彪升。

 

十七、八运会备受关注

1997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所设28个比赛项目中,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是惟一的非奥运项目,设金牌15块。

 

全运会是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次。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开始,太极拳在内的武术便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第七届全运会后,国家体委依据亚运会及奥运会的战略计划对全运会竞赛项目做了较大调整,非奥运会项目均未列入第八届全运会,但武术仍列入全运会项目,并将金牌数由原来的7枚增至15枚。

 

1998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确定武术为第九届全运会项目,并且将金牌数增加到18枚。这些均表明国家对武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极大地促进了竞技武术在各个省市的发展。

 

十八、第十一届亚运会

1990年9月29日~10月4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

 

在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在全世界人民的注目中,中、日两国1500名太极拳爱好者共同表演了大型太极拳集体演练。

 

在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在古朴而现代的北京,千余人,身着白衣,和着声声古乐,翩翩演练太极。举手投足间散落无限东方神韵,势势相连,舒展悠长,尽现深厚的底蕴、和谐的意境。太极拳,树立起走向世界体坛的一个崭新里程碑。

 

从这一天起,全世界都关注着这一东方的运动,全世界都关注着崭新的北京、崭新的中国。

 

十九、世界武术锦标赛

1991年10月12~16日,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举行,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太极拳以重要的组成部分走向世界级比赛赛场。

 

1992年11月21~27日,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5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1995年8月17~22日,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美国巴尔的摩市举行,来自56个国家的88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

 

每次比赛的参赛人数和参赛运动员的水平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表明源于中国的武术、太极拳绝不再只属于中国人,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